京津冀一体化”背后的服装喜忧
3月29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国展中心)展览部总监孙国伟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今年已落幕了,明年上海见(3·18~3·20)。
作为CHIC主办方之一国展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孙国伟公布的这条消息,无疑使得多日以来,CHIC要搬迁至上海的传闻尘埃落定。
而此时,也恰逢“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热炒之时。虽然CHIC主办方对展会未来在北京的发展不太看好,但大多数人显然对于中央领导人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乐见其成。
截至上周五(4月4日)收盘之时,京津冀概念股票平均上涨1.88%,其中两个个股甚至涨停。与此同时,保定因得益于“政治副中心”的猜测,实现了房价的多级跳,“一天一个价”对于保定楼市来讲,也早已不是梦。但显然,这种乐观的情绪并未传导至所有行业。
虽然西城区政府多次出面辟谣,但自去年12月底传出的“动批搬迁至河北永清”消息再次屡见报端。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搬迁似乎有了更加可靠的证据。
专业市场难逃搬迁宿命?
本月初,不少媒体报道,河北廊坊将于4月3日上午在国际饭店与北京市西城区正式签订“动批落户永清”的协议。虽然北京西城区领导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表示3日没有任何签约仪式,而且其与廊坊市签订的框架协议中,也并未涉及“动批”搬迁等问题。
但动批商圈内天皓成服装商品批发市场中出现的大面积清仓甩货,让西城区领导的辟谣显得苍白无力。
天皓成市场中的一位商户在接受法制晚报的采访中表示,其目前已经接到天皓成市场的通知,表示天皓成与商户的租赁合同截止到2014年2月28日,自3月1日起到市场发放正式解约文期间,商户继续免租金使用原摊位经营。
但这是否意味着现下“动批”就要搬离北京?
就记者调查发现,像天皓成的大批量甩货并非“动批”商圈中的普遍现象。金开利德、聚龙、东鼎、世纪天乐等“动批”商圈中的代表性商场并未出现类似现象,仍旧正常营业。因恰逢季节交替之时,许多商户这几天正在忙着上新品。
与此同时,天皓成市场租务部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确实像通知所示,市场已经与商户们解约,目前正处于甩货期。“这主要是因为市场要做调整,是搬走还是留在这儿和商户续租,现在还不清楚。”
对此,同属北京专业服装批发市场的大红门服装城办公室主任陈峰告诉记者:“就我们掌握的消息,动批短时间内搬迁的可能性不大。除了政府没有明确表态之外,怎么办、搬到哪里、搬迁后动批怎么运作等才是决定动批能否顺利搬迁的关键。”
而对于这一问题,显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陈峰告诉记者,动批、大红门等代表性的服装专业市场,早已经不是专营批发的服装市场,“目前,北京几乎所有的服装专业市场都从批发转为批零一体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专业市场的零售份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记者了解到,按照专业服装市场的运作惯例,批发业务一般集中于早上8点之前,因此,其白天大部分的营业时间主要从事的是零售活动。
“这种运作模式在动批市场尤为突出。因动批的产品多以快时尚产品为主,所以其货品流转速度很快,面对的主要也是大众消费者。跟动批相比,我们的产品基本还是以大众款、基本款为主,批发业务在大红门商圈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近年来,随着零售业务的增加,我们也不断向批零一体转型。”陈峰说道。
零售业务在专业服装市场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也加大了专业市场迁出北京的难度。毕竟,作为市场主导型商业业态,尽可能的接近消费受众是其实现赢利的关键。因此,如果将这些服装商圈迁出北京,必然会使其零售业务遭受重创。
不少动批商户就告诉记者,如果动批确定要迁出北京,其可能更倾向于从事电商业务或者转行,不太可能跟随市场迁到河北。
对此,陈峰认为,盲目将服装批发商圈迁出北京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首先,这些市场服务的还是北京的消费者,且这部分消费诉求并不能通过依托商场百货而完全解决;其次,外迁河北会导致普通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增加,这必然会重挫专业市场的零售业绩。”陈峰说道。
与此同时,即便服装批发商圈最终难以摆脱迁出北京的宿命,但河北显然也并非这些商户的最优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京不少批发市场的货品多来自南方的服装产业集群,以大红门商圈的批发市场为例,无论服装还是辅料市场,其中的浙商的占比达到60%~70%左右,而这些商户的货源多来自浙江、福建、广东等产业集群。因此,相较于北京周边缺乏完善产业链支撑的河北地区,南方的产业集群地及散落全国各地的知名服装批发商圈应该是其更好的选择。
因此,陈峰认为,即便要搬迁,针对的也只是北京服装商圈中低端、落后的商场,服装商圈整体搬迁的可能性不大。
相较于专业市场的淡定,服装加工企业显然从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公布中感知到了更多的压力。
压力多于机会?
在北京纺织集团宣传部主任罗小林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口号的提出,对服装加工企业来讲,绝对是压力大于机会的。
“其实,这几年北京对纺织服装制造业一直采取的是限制发展的政策。”罗小林告诉记者,虽然北京有着很好的产业基础,但这并没有改变北京市政府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低端印象。“目前,北京的丝绸、化纤国企已经破产,毛纺国企也迁至平谷。”
因为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北京不少国有纺织服装集团在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不甚乐观,不少仍在运营中的国有纺织服装企业也开始在其他业务的拓展中寻求突破。
以北京纺控集团为例,目前其主要业务为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现代都市服务配套(房地产、物业、工业园等)及服务业(信息平台、人才培训中心等)四大块。“对于服装业务,我们目前也着力从代工向品牌转型。”罗小林说道。
同样,在上个世纪50年代~70年代名噪一时的“上青天”中的天津,也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发展境遇。
一位熟悉天津纺织行业的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天津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南方产业集群,同时,不少国有纺织服装企业也已破产或者谋求转型。“天津纺织集团近年来就不断推行多样化的发展策略,利用天津自身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进出口商贸业务及地产投资等。”
在这位人士看来,对于北京、天津这种大城市来讲,纺织服装加工制造业务的衰落是不可逆转的。“大城市多注重行政、经济功能的加强,对于低效高耗的低端加工制造业逐渐秉持抑制的发展态度。随着大城市生产成本、环保压力及各项费用的增加,必然导致低端服装制造业的外迁和衰落。”
按照目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规划,未来北京、天津等服装加工业务很有可能迁至河北的近京津地区。
对此,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杨金纯表示认同。“现在已经有北京的服装企业将自己的制造业务迁址河北地区,这确实帮助企业节省了不少生产成本。”
但在罗小林看来,一旦确定搬迁,其政策成效还有待考量。“河北确实有不少知名的产业集群,并且当地政府对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也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但不同于北京、天津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模式,河北多以专业化的产业集群为主,例如辛集的皮草、蠡县的毛巾等,其产业配套未必适合服装企业的发展。”
对此,在京津冀一体化环境下,服装行业的机会在哪儿?
“一体化”契机
在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耿蜀平看来,京津冀一体化一旦推行,则会对河北服装行业的发展起到利好作用。
“为了更好地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河北产业园的硬件设施、配套及服务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这一定会对河北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耿蜀平表示,如果北京服装专业市场确定要迁至廊坊,也会对廊坊的交通运输网的完善起到助推作用,进而推动廊坊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
但即便专业市场不搬迁,在陈峰看来,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推行,也会对北京服装专业市场起到提升作用。“如果以后真的能打通京津冀之间的交通枢纽,互通公交班车、完善交通枢纽,必然会吸引北京周边地区的消费者来京购买服装。”
同时,虽然北京服装加工制造业的衰落很难扭转,但在陈峰看来,这也会进一步促进北京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北京可以作为服装企业的品牌、设计、营销中心。”
显然,很多企业早已开始这么做了。
“现在不少北京本地的知名服装品牌,例如依文、白领、爱慕及凡客诚品等,都已经将生产加工外包出去,北京总部主要负责设计、运营、品牌、市场等。”罗小林说道。
在武汉服饰时尚联合会会长毛利辉看来,北京服装企业如果能在设计、品牌文化上进行提升,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毕竟,北京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这为企业发展品牌文化和设计水平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同时,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北京还拥有一批非常优势的高端消费人群。”
但显然,并非所有的人对服装行业在北京的未来都如此乐观。
“除了雾霾、交通等因素外,CHIC搬离北京主要是考虑到北京的城市职能更趋向于行政中心,而上海无论在文化时尚创意还是商贸环境上,相比北京有着更好的氛围。”杨金纯说道。
暂无评论